初夏時節,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沙土鎮雙星社區蔬菜基地一片綠意盎然。小瓜、黃瓜掛在藤蔓上,等待工人采摘,播種不久的西瓜也長出了藤蔓。
“近年來,我們積極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努力將蔬菜產業打造成我們社區‘一村一品’特色產業,實現農產品高質量發展。”雙星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春介紹。
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,是解決村級集體“有錢辦事”的根本途徑,更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。
“社區要發展,產業是關鍵”。雙星社區交通便利、環境良好、土質肥沃,種植瓜果蔬菜產量高、品質好。立足于這一優勢,2017年,社區成立了由黨支部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,開始發展蔬菜種植。
“一開始步子跨大了,沒有技術,缺乏銷路,加上自然災害等原因,失敗了幾次。”2018年受技術影響、2020年受疫情影響、2021年受冰雹災害影響,雙星社區大規模蔬菜發展前后不斷受創。
失敗并沒有讓他們氣餒,通過不斷尋找問題、反思不足、總結經驗,雙星社區探索出了“經銷商+合作社+土專家+農戶”的生產模式,請“土”專家全面負責蔬菜生產管理,專門做好技術指導、產業選擇和協助產銷對接等,帶動農戶種植精品蔬菜。
為了讓蔬菜種植效益最大化,今年雙星社區轉換思路,發展精品蔬菜種植,求精而不求多,先從周邊市場做起,逐漸打開市場銷路以后,再倡導群眾規模種植。
“別看我們的種植面積不多,但我們不愁銷路,這幾天平均每天都要賣出兩三噸小瓜。”蔬菜基地生產負責人李生華介紹,今年雙星社區種植精品蔬菜80畝,其中小瓜13畝,因為生長采摘期可長達3個月,預計光是小瓜今年就能創造10多萬元的收益。
除了蔬菜,基地還種植了西瓜。據了解,2021年5月,雙星社區蔬菜基地遭遇冰雹災害,種植的蔬菜全部被毀,沒有收成,冰雹過后補種西瓜,最后西瓜上市賣了20多萬元,不僅把之前的損失全部奪回來,付清了務工群眾工資,還盈利了兩萬多元。
“我們基地的工人都是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,農忙時候,一天能有40多人一起在基地務工。”李生華介紹,群眾在蔬菜基地務工,采取按時計費和按量計費方式,每天人均務工收入能達到150元以上。
如今正值蔬菜上市,李生華每天清晨都要先到蔬菜基地逛一圈,對每一天能采摘的蔬菜數量做到心中有數,在與采購商聯系后,坐在家門口等待采購商上門收購。
“現在,我們的蔬菜大多銷往貴陽、遵義等地。下一步,我們將積極發展好社區‘一村一品’選擇的蔬菜產業,把雙星社區精品蔬菜產業做大做強,增強蔬菜地域競爭力,拓展銷路,帶動村民種植,提升群眾收入,讓雙星社區的蔬菜銷售更遠更好,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、可靠的保障。”張春信心滿滿地說道。
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,雙星社區因地制宜,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,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,也實現了村集體“有錢辦事”,有效助推鄉村振興。